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并在“做优做强健康产业”部分,明确指出“要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这为健康保险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健康产业迎来新发展格局
综合《规划》内容来看,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服务全局,助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行动的体制机制。二是强化自身,以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三是开辟新局,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等重要领域,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特别是提高基层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根据《规划》,伴随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业规模也将快速扩大。《规划》预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5年将超过11.5万亿元,相较于2019年的7万亿元,预计年化增长率16.7%。既要“做强”,也要“做优”。健康服务业发展首先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撑,医药工业创新发展、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制造生产的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规范发展等等都是题中之义;此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有效的支付体系和相关业态支撑,综合协同、融合发展,才更为有效且可持续。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新发展格局下,保险业的重要任务变得复合化,至少包括:1.丰富产品内涵。一方面,拓展保障范围,为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等提供费用补偿,搭建高水平公立医院及其特需医疗部分与保险机构的对接平台;另一方面,要为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中医治未病、运动健身等健康管理服务付费,在保险产品中内嵌“预防”“早诊”等功能模块。2.延伸价值链条。探索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建立健康管理组织,融合提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探索医保一体化整合经营,“保障+服务”综合提供。3.拓展产品范围。加快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健康服务业相关险种,积极发展托育机构责任险和运营相关保险,为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4.促进市场竞争。探索作为差异化、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包的筹资或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化安排的积极作用,吸引和激励企业和投资者持续的资本投入和创新投入,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健康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商业健康保险参与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意义所在。
从“雨天撑伞”到“曲突徙薪”
《规划》的上述要求,不仅显示出对健康保险的重视,也从侧面印证,“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迫切需要一个有活力、有实力、有能力的健康保险行业。传统上大家一直把健康保险看作是医疗体系中的付款人(payer),但如果只是将付款人理解为“钱袋子”“出纳员”的角色,其作用就被低估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健康风险正系统性地增加,健康保险业要获得更大发展,势必也应该更高度重视健康风险的变化趋势,从更大的格局和视野来思考未来的战略方向。保险汇集了大家的风险保费,就有激励、有能力、也有责任让资金池更安全、使用更有效。换句话说,应该帮助大家管好、用好这笔钱,不只是“雨天撑伞”做好经济保障,同时也应该“曲突徙薪”当好“健康管家”,通过鼓励,甚至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各个环节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被保险人群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提升。
面对发展的历史机遇,商业保险企业更应该发挥其作为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联合、投资自建等多种模式和渠道,形成与健康管理服务供给者的互动、融合,形成构建生态服务体系的能力,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但需要指出的是,“保障+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路径并不容易,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跨产业经营经验的缺乏。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是否需要拓展业务范畴,主要是要看能否充分发挥跨产业资源优势,拓宽业务空间及领域,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即实现“范围经济”。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大家,实现范围经济需要企业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常识,具有协调不同产业业务的能力,以支撑多元化战略能够取得可观的长期收益。而健康管理是一个内涵很大的行业,同时也是一项精巧的人类活动。作为一个行业,其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化生产的高效和规范化,这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遵循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符合科学的规范,而当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质量参差不齐,服务的科学性、规范性、效果性还需跟踪考证。也因为服务的对象是人,势必要求提供者能够“以人为本”,这需要追求服务的人性化,要给予消费者以人文关怀,要更多体现出服务的主动性,特别是,主动干预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效果只会在长期内显现,通过健康管理改善客户健康情况势必需要长期的坚持,具备恰当的“温度”就尤为必要。可以说,健康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二者的巧妙融合,势必需要长期和广泛的数据积累和实践积累,这也是目前很多保险机构所缺乏的。 因此,发展新型商业健康保险模式,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把握好拓展健康管理服务的节奏和路径,把握优势错位竞争,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也要“有耐心”,在探索中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营规律、积累经营经验、完善基础数据库、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有机融入大健康生态体系,“诚心正意”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774期,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