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业风险观察》创刊四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受邀撰写封面文章。思考良久,写下这篇“论保险业的‘长期主义’”。一方面是认为该问题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希翼借着这一问题的讨论,祝愿《保险业风险观察》这份“年轻”的内刊“长盛不衰”,并且,希翼这一平台今后在倡导行业长期主义、加强行业风险管控、促进风险处置前移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长期主义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何谓“长期主义(Long-termism)”?《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一种为了长期目标或结果而做决定的实践。”践行这一实践的人自然就是长期主义者(long-termist)。
坦率地讲,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谈“长期主义”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家每天看到的都是“哪个行业消失了或者哪个企业破产了”的消息;每天听到的都是“明天醒来,这个行业是否还在”的忧虑。如是,“捞一把就走”似乎应当是理性人的更好选择。
然而,我却始终认为,保险业谈“长期主义”是有底气且非常自信的。这个底气和自信首先源自历史规律和发展现实所呈现出来的事实。
首先,从历史规律来看,根据众多历史资料的记载,保险的理念和实践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如财产保险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商人在雇佣代理人为他们在遥远的地方卖货时所采取的一种体制;寿险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颁布于公元前1776年、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许多规定,展现了海上保险、陆上交通工具险及货物运输保险的雏形。从古代宗教团体的保险实践,到中世纪贸易组织或者行会的保险实践,再到现代企业的保险实践;从海上保险到陆地保险,从财产保险到人身保险,从单一保险到综合保险,几千年的时光流逝、光阴变迁,见证了保险业的长期主义。单从人寿保险来看,从定期寿险到终身寿险再到年金保险的转换,就足以让一份人寿保险合同延续数十年,鲜有其他行业享有如此“殊荣”。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是:《词源在线》(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提供的资料显示,“长期主义”一词最早于1876年出现在保险核保中。
其次,从发展现实来看,保险作为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可以找到的较为完整的资料显示,总体上来说,保险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既得益于经济增长,又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性作用,如表1所示。
历史和现实的“实证”,源自“规范”的经济学原理。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它是由许多部门、行业共同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是针对这个大系统而言的概念,而不是仅仅针对这个系统中的某个特定部门或行业。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总会有一些产业、行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有一些则会衰退甚至消亡。如果所有的产业、行业都是可持续的,那就不可能有所谓产业的升级换代问题,不可能有所谓经济转型问题,不可能有所谓社会进化的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讲的就是“有生有死、有兴旺有衰亡”这样的道理。
但保险业一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这是因为保险业“经营”的是风险,而风险是不可能消失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规模的增大和社会结构的日益庞杂,风险总量会越来越大、风险类型会越来越多、风险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由此可见,只要有风险存在,以风险管理为己任的保险行业就有存在的充分理由,并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而是必须稳健地成长、壮大。随着风险类型的增多,能有效应对这些风险的保险产品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风险管理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先进,从而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提出了一个保险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这正是保险业长期主义的历史、现实与理论的逻辑脉络。
二、长期主义者的五个重要特质
在我看来,长期主义的践行者至少都具备以下五个重要特质,即战略定力、专业实力、诚信精神、创新能力和商业向善。
(一)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一种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趋势的判断力,瞄准长期目标、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诱惑的意志力,稳健行动、持续发力的耐受力的综合体。这种战略定力源自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所具有的出色的学习能力、深刻的反思能力、卓越的洞察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在现实中,不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发展,真正能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并不容易,但一旦拥有了它,就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就能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二)专业实力
专业实力强调的是“深”与“精”。在现实中,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做得非常成功的多元化企业,但“多元化”必须以很强的专业实力为基础,否则的话,“多元化”不仅不能获取协同效应,反而可能会大大增加协调成本;不仅不能分散风险,反而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的新的风险;不仅不能获取范围经济效应,反而可能丧失其原有的规模经济效应;企业不仅不能“长寿”,反而可能“夭折”。几年前,我在为《继承者——日本长寿企业基因》一书作序时发现,书中所展现的数十家长寿企业有着许多共同点,其中一个就是专业化实力极强。
美国营销专家AI Ries在他的《Focus: the Future of Your Company Depends on it》一书中用“太阳光”和“激光”作对比,以此来说明“专注”的重要性。“太阳光有很强的能量。每一个小时,太阳光用它那高达几十亿千瓦特的能量照耀着地球。然而,如果你戴着一顶帽子或者涂上防晒霜,你可以几个小时‘浸泡’在太阳光下而几乎不受伤害。而相比之下,激光的能量则要微弱得多。然而,激光将几千瓦特的能量聚焦成一道极强的光束,人们就可以使用它在钻石上凿洞,或者用它来治愈癌症”。如果将“太阳光”比作“多元化”,将“激光”比作“专业化”,这个例子对大家思考“专业化”和“多元化”无疑是很有启发的。
(三)诚信精神
曾看到一则全国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的报道,记者在探寻这家百年老店400多年屹立不倒的根源时,用了“诚信结缘”四个字。对此,我深以为然。诚信是“长期主义”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像我在为《继承者——日本长寿企业基因》一书作序时说的那样:“从这50多家日本长寿企业中,你可以看到它们创业时的艰辛甚至挣扎磨难,守业时的坚韧甚至遍体鳞伤;你更可以看到企业的匠人精神、诚信经营、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顾客的有情有义,对社会的回报;但你绝对看不到商业欺诈、看不到弄虚作假、看不到粗制滥造、看不到敷衍塞责。这里没有什么大道理,但你得天天坚持、百年坚持,甚至千年坚持,这就是成就长寿企业的精义所在。”
(四)创新能力
麦肯锡在2001年做过一个调查后发现,1914年最早评选出的100强企业只剩下柯达、通用、福特、杜邦、宝洁等18家企业。而众所周知,柯达企业早些年前就已经申请破产了。这说明,即使是名牌企业,也不意味着享有“死亡”的“豁免证”,而保证企业能够“长盛不衰”的秘籍一定离不开企业的创新能力,即所谓“不创新,即灭亡”。当然,大家必须强调,创新的前提是遵循和敬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一定是对百姓利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益的,因为现实中不乏一些打着“创新”旗号,实则危害极大的所谓“创新实践活动”。
(五)商业向善
梳理一下世界上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商业向善。我非常欣赏松下幸之助所言:“企业是社会的公器。”他提出, 企业必须和社会一起生存和发展。如果仅仅是自己的企业繁荣昌盛的话,那只是一时的现象,不可能持久的。这是自然的道理,更是社会规律。
商业向善的企业,不仅会认真地承担照章纳税的基本社会责任,而且善于保护生态环境、乐于从事慈善等公益事业,勇于在民族、国家处于紧急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而事实上,商业向善的企业更容易赢得社会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敬重,由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新时期保险业实现“长期主义”的支撑要件
如前所述,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已经向大家清晰地展示了保险业“长期主义”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但在现实中,总是不乏看到一些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因“短视思维”而导致的“短期行为”,企业定位不清、保障功能弱化、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长期存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保险业的经营规律缺乏深刻认知。保险机构的股东、保险经营者、保险监管者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主义”是保险业应当始终坚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只有以“长期主义”的思维和原则来从事保险业,才能避免急转弯和急刹车,才能防止大起大落,才能保证行业永续经营和发展。当然,“长期主义”不是说对当下问题、矛盾和风险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恰恰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对问题、矛盾和风险保持足够的警觉和及时处置,才能“积跬步至千里”,保证行业的长期稳定增长。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和长寿时代的来临。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和长寿时代的来临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保险业的“长期主义”以更深和更新的含义。在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的背景下,围绕着人的生命、健康、长护、财产、责任等出现的各类风险也对保险业提出了更为长期的保障需求,因此,作为自产生以来就以“承诺”为主要特征的保险行业除了必须秉持“战略定力”“专业实力”“诚信精神”“创新能力”和“商业向善”,从而能够更有能力来履行更长期的“承诺”以外,还应当更加重视以下方面,它们是保险行业实现“长期主义”的支撑要件,也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后者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
(一)高度重视保险保障功能的发挥,在发展中牢牢把握保险业的本质
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显示,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完善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风险客观存在的特性以及不断变化的形态给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而保险业则因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为风险转嫁者提供了保障,在证明其基本价值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发展。
不得不说,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理念存在偏差,保险业的基本保障功能没有得到业界应有的重视。特定的发展起点和特定的发展环境, 对保险业的增长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了总保费规模、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与基本保险功能发挥不足的悖论。因此,保险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不忘初心,牢牢把握保险业的本质,着力解决行业定位不清、保障功能弱化、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充分发挥保险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障功能。
(二)高度重视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保险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虽然保障功能构成了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内涵价值,也成为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果保险削弱甚至失去保障功能,失去对风险的专业化经营,保险业将丧失核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大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保险经营的特点也派生出了很强的投资功能,由此使得保险投资成为保险利润的重要来源和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保险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共同成为保险企业维持生存与谋求发展的两大重要业务基础。由此可见,虽然大家不能用投资的思维来经营保险业,但必须用精湛的投资能力来保障承保业务进而保障整个保险经营的稳健运行。
历史经验表明,在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时期,保险机构既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同时也对资本市场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健康、长护等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保险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如何让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是我国保险业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 高度重视保险企业的企业治理,从源头上堵住风险的累积和爆发
企业治理是影响保险企业和保险业发展的核心内因。如果保险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那么,风险就会逐渐累积,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爆发,由此侵害所有者的利益,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安定。在过去许多年间,我国的银行、证券企业、信托企业、保险企业都接连爆出许多问题,大多最后都能归结到“企业治理”出现的问题上。许多惊人风险的暴露都与风险的长时间累积有关系,而风险的长时间累积又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说,保险业的风险天然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具有长时间累积的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和不完善所蕴藏的风险是不可小觑的。近些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但必须保证能够严格落实和严格实行。只有完善保险企业的企业治理,从源头上堵住风险的累积和爆发,才能保证大家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四)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在开放中把握好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经济波动也将对保险业的波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由于保险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甚至饱和,其周期性波动受保险市场自身微观环境和经营规律的影响较大,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而对于新兴市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保险市场来说,由于处于高速发展期,保险市场的波动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而在开放的状态下,由于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也将对保险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中开放最早、力度最大、步伐最快的行业。作为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保险业在中国整个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即使这样,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开放程度并没有今天这样大,因此,金融危机对当时中国保险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而按照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越来越大。从2018年开始,金融业开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2019年,在最新的11类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中,涉及保险业的就有4项。因此,在越来越开放的大背景下,保险业在享受“开放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更容易受到风险蔓延的影响。这就需要保险业未雨绸缪,对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防备。
(五)高度重视新技术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加强监管,保障行业在规范竞争中创新发展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全球,推动着包括保险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从根本上对保险市场进行着改革和重塑。
人类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产生,不仅会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和新的发展空间,也将滋生出新的风险。以“金融科技”“保险科技”为例,它们的发展既不会自动完全消除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等微观金融风险,也无法自动消除系统性等宏观风险,与此同时,可能还将带来技术、网络、数据、垄断、隐私泄露等新的风险。
如果说,“动物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根源的话,那么,金融科技所具备的四大核心要素,即跨界化、去中介化、分布式、智能化,在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因其导致的不确定程度加深,极易诱发和刺激人类“动物精神”的本性。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强大功能,特别是“人类本性”借助互联网“技术特性”的任性挥洒,人类“动物精神”的本性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由此使得风险传递和蔓延的速度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更为迅捷,由此对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说,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金融监管者对风险的预警、风险的阻隔、风险的应对必须要有更加足够的警惕和更完善的体制保障。当然,与此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监管、妨碍创新、降低市场效率。
(六)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声誉建设,以行业的独特重要功能和职业的崇高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保险很重要,但一般来说,它又是一个在损失没有发生时,很难让人体会到其重要性的行业。这一境况很像“吉登斯悖论”所描述的那样一种困境:气候变化问题尽管是一个结果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不可见、不直接,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计划中很少被纳入短期考虑的范畴。保险的这样一个特点,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
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的我国保险的普及率仍然较低,而提高保险普及率的突破口是建立和维护保险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没有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的吆喝再多、社会的呼吁声再高、政府的政策再好,保险都不可能“落地生根”。而要建立和维护保险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需要从保险机构提供让老百姓具有“实用感、安定感和可靠感”的产品和服务做起。同时,保险机构的经营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保费至上”转变为“保障至上”,从“速度至上”转变为“效益至上”,从“渠道至上”转变为“理赔至上”。
2012年,国际保险学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48届年会上,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推出了《保险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承诺在全球的保险行业倡导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我在里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保险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此次会议隆重推出的《保险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利于整个行业从理念上、制度上和行动上更加关注保险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有实力最终承担起保障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衷心希翼保险从业者都能秉持“长期主义”,继续在践行绿色发展观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做出重要努力!
——原载《保险业风险观察》
孙祁祥
完美电竞_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C.V. Starr冠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2021-2022》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主席,完美电竞_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院长。荣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获颁国际保险界最高奖“约翰·毕克利创始人奖”。
主要研究领域:风险管理与保险、社会保障。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独著、主笔、主编、主译著作20余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银保监会、国家社科基金等部委和国际著名机构委托的科研课题30余项。
供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